第(2/3)页 这么算下来,光是打仗所需的军粮,外加官员俸禄,就已经能把汉家一整年的财政收入消耗一空。 所以,开国之初的汉家穷。 穷的国库能跑耗子; 穷的堂堂天子刘邦,凑不出八匹同色的马拉御辇。 穷的刘邦到后来,都凑不出平定异姓诸侯叛乱的军费了,便只得不顾朝堂一致反对,发行荚钱三铢——面值十二铢铜的三铢铅钱。 但没办法; 开国之初,内忧外患,天下遍布疮痍,百废待兴。 为了短期内改善财政状况,刘邦只能选择先解决眼下的问题; 至于后患,则只能留给后世之君去解决,或者说是擦屁股。 当然,刘邦为首的一代目长安中央,也并没有因为远水不解近渴,而忘了为汉家挖一口很久以后才能有水的井。 这个‘井’由两条具体的规定组成。 第一条:凡汉之民女,年满十五岁而不嫁人的,从十五岁开始,每年罚钱一算,即一百二十钱; 十八岁还没嫁人的,官府要负责为该女子找到合适的男子,并让他们组建家庭——也就是通俗意义上的强拉配郎。 没能做到的,地方官府与该女子的家人,皆坐罪。 第二条:婚后,夫妻每生育一个孩子,男孩赏钱二百,女孩赏钱五十; 婚后两年之内未生育,罚钱二百。 凭借这两条针对性极高的生育政策,汉家得以在开国后极短的时间内,便为华夏文明定下了‘女子十五岁前必须嫁人’,且要尽可能多生育的社会共识。 并在随后短短四五十年的时间里,将汉家的人口从开国初,二百万户、一千三百余万口,一举翻了个番。 到了刘荣即位的孝景皇帝六年,也就是汉五十一年,汉家总人口超过五百万户,两千八百余万口。 足足五百万户农民,让汉家即便是将农税从汉初的十五税一,近乎永久性降到了三十税一,却也还是能为长安朝堂中央,带来每年超过三千万石粟的农税收入。 ——每户农人虽还是百亩田,但收成早已从开国年间的亩产不到两石,抬高到了平均亩产超过三石! 这使得百姓缴纳的农税,即便减半为三十税一,也还是能维持在每户十石以上。 每户十石,五百余万户,便是五千多万石! 即便地方郡县依旧要截留三成,即一千五百万石以上,能给长安朝堂剩下的,也高达三千五百万石之多。 这其中,官员俸禄一千五百万石,剩下的两千万石,便可以用来做一些事儿了。 比如皇陵的开掘啊~ 陵邑的建造啊~ 以及马征建设,军队扩编、武器更迭之类。 简而言之:开国初的千余万人口,只能勉强维持刘汉政权的基本运转; 而如今的两千多——近三千万人口,足以使得汉家在保持极低税率:三十税一,即不到百分之四的农税的同时,又稳稳走在迅速强大的坦途之上。 即便偶有战争,也就是像孝景皇帝三年的吴楚七国之乱那般,根本无伤大雅。 ——大不了拿出那一年全部的闲钱嘛! 考虑到这个背景,曹淑如今将近十七岁的年纪,其实在这个时代完全算不上小。 若是放在民间,这个年纪还没嫁人的女子,甚至已经交了两年的晚婚晚育罚款,并进入地方官府‘得给这娘们儿找个夫君’的预备名单了。 事实上,朝堂内外对于刘荣最终选定的皇后,非要说有什么能说道说道的,也就是曹淑的年纪偏大了些。 但刘荣却没有在意这些言论。 其实,即便是十七岁的曹淑,刘荣也还是觉得有点太小了。 毕竟在后世,娶这个年纪的女子为妻,那可是相当可刑、可铐的事。 再者,刘荣作为孝景皇帝的庶长子——尤其孝景皇帝本身,其实也是太宗皇帝的庶长子; 汉家已经经历了接连两代‘庶长子继承’的皇位传承了。 从本心上将,刘荣其实比较偏向于将这一状况,拉回本应遵循的正轨,即:刘荣之后的下一代汉天子,还得是刘荣的嫡长子。 若不然,汉家连续三代天子非嫡长,必然将对由来已久,且依旧还有存在必要的嫡长子继承制,造成十足长远的打击和负面影响。 第(2/3)页